【科普】小儿腹泻病 二维码
3
发表时间:2023-03-27 19:35来源:儿科 ![]() 常常有家长咨询:我家孩子突然大便次数增多、变稀、变臭,是怎么回事?这些可能是你的宝宝得了腹泻病。 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。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,一岁以内约占半数,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、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当小儿大便形状及次数改变时,就要考虑腹泻病。 ![]() 一、小儿患腹泻病的原因 1.感染因素:可由病毒、细菌、真菌及奇生虫等引起。寒冷季节多由病毒感染引起。肠道外感染如:中耳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泌尿系统感染、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亦可引起腹泻。 2.非感染因素:喂养不当,如喂养不定时、饮食量不当、突然改变食物品种,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。过敏性腹泻,如对牛奶或大豆过敏、气候的突然变化、腹部受凉或天气过热等。 ![]() 二、几种常见腹泻病的表现 1.诺如病毒性腹泻:诺如病毒感染引起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。粪便为稀水便、水样便或蛋花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有些患儿仅表现出呕吐或腹泻症状,有冬季呕吐病和胃肠型感冒之称。 2.轮状病毒肠炎:是秋、冬季婴幼儿最常见的病原,经粪-口传播,多发生在6至24个月婴幼儿,4岁以上者少见。可伴发热,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初期1至2天常发生呕吐,随后出现腹泻。 3.生理性腹泻: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,外观虚胖,常伴湿疹。除大便次数增多外,无其他症状,食欲好,不影响生长发育。生理性腹泻区别于腹泻病,多为乳糖不耐受所致,添加辅食后,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。 ![]() 三、家长如何护理 1.饮食调整:宝宝腹泻时,胃肠道黏膜破坏,吸收不良,及时调整饮食可减轻腹泻症状。腹泻时应减少牛奶及其他蛋白内食物摄入,可选择米汤、稀饭,更易于吸收;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,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或暂停辅食;腹泻停止后,继续给予营养丰富饮食。 2.补液护理: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盐和/或静脉补液。 3.记录出入量:如呕吐、腹泻的次数、量及性质、尿量等,必要时家长可用手机拍照记录呕吐物、大便情况,便于医生了解病情,以供治疗参考。 4.观察病情:注意宝宝呕吐、腹泻的次数,腹泻的量,以及有无血丝、粘液等异常,可拍照保留照片,注意记录尿量等。如出现前囟、眼眶凹陷,精神萎靡、呼吸深快,皮肤弹性差,烦渴、尿少等脱水表现,要立即就诊和报告医生。 5.皮肤护理:每次便后宜用温水清洁肛周及臀部,并涂紫草油或护臀霜等保护皮肤,防止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。臀部有皮肤破损或糜烂者,可在便后用水清洗,局部晾干,遵医嘱涂药。 6.防止交叉感染:家长每次喂奶前、换尿布及衣物后一定要清洁双手,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,做好床边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 ![]()
文章分类:
院内新闻
|